三峡人物
钱正英:三峡工程还需经受历史检验
发布时间:2010-09-14 05:13:00
  三峡工程投资没有变成“无底洞”、三峡工程尚未出现三门峡工程中的水库淤积问题、三峡移民“移得出,安置好,稳得住,富起来”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10月31日下午,83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在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论坛上回顾起三峡的决策历史时,充分肯定了三峡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但她也指出,当时论证过程中对水质污染严重性的问题认识不够,这将成为三峡工程今后环境影响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实现初期蓄水156米的目标,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阶段,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开始全面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钱正英表示,现在看来,三峡工程的胜利建成已是指日可待了,当然还需兢兢业业,不可掉以轻心。三峡工程建成后,它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还需长期地经受历史检验,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就现在看,至少有三大问题需要继续注意:一是为了实现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还必须保证长江中下游河道在长江泥沙来量减少、河床面临被冲刷时的安全。同时还要继续研究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如何利用三峡工程的有利条件,相应整治洞庭湖,使洞庭湖和江汉平原都达到长治久安;二是如何使百万移民进一步实现小康;三是如何使三峡水库的水质和库区的生态与环境得到保护。
  
  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强调,目前三峡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最后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随后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三峡右岸12台机组将在2007年和2008年陆续投产,其中有8台由国内厂商制造,机组制造质量和供货进度还存在很大风险;垂直升船机的规模和技术难度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过坝设备,现在仅仅完成了有关设计工作,设备制造安装的难度还很大;三峡右岸地下电站是世界上跨度和高度最大的厂房,洞室结构复杂,施工干扰多等等。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许多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家的后期扶持,缺乏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移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水库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蓄水后虽然水库干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但是部分入库河段的水质依然较差,个别支流和库湾出现了水华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沿江城镇污染源和船舶污染的控制;地质灾害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库区需要治理的崩岸和滑坡体数量多,蓄水后水库泥沙淤积情况虽然好于预期,但随着水库水位的进一步抬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原型观测。
  
  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的建设,中国工程院于10月31日在三峡组织了第55场工程科技论坛——“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论坛”,包括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就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技术、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